上期揭晓了上海私募圈儿,本次小当家来研究一下风投之都——深圳地区的私募管理人吧,看看都有什么发现呢?
整理 | 小当家
提到深圳私募,大家映入脑海的词汇一定跑不了“IPO”“创业”“风投”等等,作为“驰名商标”风投之都,深圳是每个PE/VC争夺的热土;而深交所作为A股的重要阵地,亦是众多证券管理人的“必争之地”。这片土壤上生长起来的私募,一定不简单,就跟积募一起来看看吧~
深圳私募,中流砥柱
深圳作为全国三大金融中心之一,金融业的发展毋庸置疑。聚焦到私募行业,深圳亦是中流砥柱。
今年7月28日,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1年深圳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情况报告。根据报告,截至2021年末,深圳430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共管理私募基金19783只,管理规模2.27万亿元,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20.8%、15.1%,占全国同期私募基金数量、管理规模的15.9%、11.5%,位居全国第二、第三。近五年,深圳私募基金行业规模整体保持上升趋势,存续私募基金数量及管理规模平均年化增速分别达13.0%、8.0%。
🔼图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
而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7月末,注册在深圳共计4107家管理人,管理基金产品21033只,管理规模2.33万亿元,三项数据均列全国第三,仅次于上海、北京。
前海,深圳私募大本营
聚集深圳内部,私募基金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别。
🔼图源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
具体来看,据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,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主要集中在前海深港合作区,共计2965家,占比68.02%,其次是福田区和南山区,分别占比16.15%和8.99%。
据前海深港基金小镇官方介绍,前海深港基金小镇位于前海桂湾金融核心片区,毗邻港澳,紧邻深港两个机场,背靠深圳、香港两大金融中心,是中国自贸区内第一个基金小镇、深港金融中心的第一个基金小镇、中国综合交通运力第一的基金小镇。
据积募查询,国新风险投资管理(深圳)有限公司、深圳天图资本管理中心(有限合伙)等百亿级股权/创投私募管理人都注册在前海,侧面反映了前海对管理人的高度吸引力~
不过,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,注册地通常更看重政策因素,但实际办公展业还是更偏向市中心等繁华地段,一方面靠近客户和标的公司,一方面彰显自身实力。据中基协官方数据显示,有84.96%的管理人在福田、南山(含前海)两个深圳中心地段展业办公。
深圳私募er,人均一只产品
据中基协数据显示,截至7月底,共有3604家私募管理人在深圳实际办公展业,共计管理20091只基金产品,注册在系统的全职员工共计25349人,人均管理近1只产品,仅次于上海。看来深圳私募er和上海私募er一样都是劳碌命
在深圳办公的大部分管理人管理基金产品数量都在10只以内,占比89.26%;也有13家管理人管理超过100只基金,全部是证券类管理人,其中最多的是高毅资产,管理基金849只,respect!
在深圳办公的大部分管理人中,大多数都精简小巧,团队人数在10人以内,共计3210家,占比89.07%。
也有3家管理人人数超过百人,分别是深圳市凯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、深创投红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(深圳)有限公司、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。
深圳私募,“亿万”IPO
不同于上海股权/创投管理人和证券类管理人数量旗鼓相当,注册在深圳的管理人中,股权/创投类的管理人数量明显比证券类高出一截。作为创业的热土,深圳这片土壤的管理人已经投出了无数个IPO。
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,2021年深圳企业A股IPO数量和募资额刷新历史纪录,全年共有41家深圳企业A股IPO,IPO募资总额达325.55亿元。而今年1截至8月19日,已经有20家深圳企业A股IPO上市,IPO募资总额为251.78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45.85%。
同时,深圳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充裕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正在排队A股IPO的深圳企业近80家,拟募资规模约760亿元。南山区、宝安区拟IPO企业数量位居前茅,分别达21家、19家。截至8月19日,南山区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99家,年内有望突破200家整数关。
🔼图源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官网
提到深圳股权/创投类管理人,大家一定都会想到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“深创投”)。作为中国本土最具代表性的创投机构,深创投于1999年由深圳市政府出资并引导设立,注册资本从最初的7亿元到如今的100亿元,随之而变的还有不断扩大的管理规模。
截至2021年3月31日,深创投投资企业数量、投资企业上市数量均居国内创投行业领先地位,已投资项目1253个,累计投资金额约634亿元,其中183家投资企业分别在全球16个资本市场上市,353个项目已退出(含IPO)。
深圳私募,日新月异
虽然国内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诞生在深圳,但相较于上海北京来说,深圳私募管理人显得较为年轻的。
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,注册在深圳的存续私募管理人中,仅有8家成立于2000年以前,其他全是本世纪“新人”。
大部分管理人诞生于2013年-2016年之间,和行业发展高峰期一致;成立不超过十年的管理人共计占比90.77%,堪称年轻私募的聚集地!
深圳私募,规模很足
评价私募永远绕不开规模,虽然深圳私募整体很年轻,但论及规模,也并不逊色。
据中基协数据显示,截至7月末,注册在深圳的管理人中,0-5亿元规模的管理人是主力军,占比86.19%。
而百亿私募方面,深圳共有44家,其中14家证券类管理人,29家股权/创投类管理人和1家其他类管理人。同时,除了信银(深圳)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外,其他均为内资企业。
另外,深圳百亿私募也是“年轻人”为主,成立不超过十年的有31家,占比70.15%,不愧是风云变幻的创投之都,大佬们的发展速度简直惊人~
🔼注册在深圳的百亿私募名单
深圳私募,创新迈步
在经济特区设立之前,深圳金融业基础十分薄弱,银行仅有人行、农行、建行深圳支行等少数网点,证券、保险一片空白。经过近42年的发展,深圳金融业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已跻身内地三大金融中心。目前,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。在2022年3月最新一期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”(GFCI)中,深圳列第10位,国内仅次于香港(第3)、上海(第4)和北京(第8)。
这样一片年轻的土壤,拥有如此的发展速度,离不开深圳最为推崇的创新和科技力量。
1.阳光私募发源地
提到深圳私募发展史,一定绕不开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。2004年,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,成立“深国投·赤子之心(中国)集合资金信托计划”,以“投资顾问”的形式开启了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模式。深圳私募在合规、创新方面的特点可见一斑。
2.智能监管识别,“红黄绿”分类监管
近年来,深圳证监局在合规监管方面以“智能”和严格闻名。深圳证监局协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,构建私募基金监管系统,构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,集合机构数据、外部数据、监管数据等多源数据资源,总结形成私募基金风险监测指标体系,“伪私募”风险识别率高达80%。
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自查自纠工作,于2020年6月向辖区4400余家私募机构下发自查自纠通知,结合自查情况划分红色机构、黄色机构、绿色机构,打击出清红色机构,督促黄色机构整改转绿,引导绿色机构持续合规。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,黄色机构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,1000余家黄色机构转绿;绿色机构3568家,占比近九成。
据深圳证监局通报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,深圳证监局辖区存量4139家私募机构。第二季度迁入及新设28家机构,迁出及注销162家机构,较今年一季度末共计减少134家机构。通报还总结了近期发现的典型问题,包括未经登记开展私募业务;买“壳”、卖“壳”屡禁不止;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未备案的私募基金等。
积募分析中基协官方数据发现,深圳私募管理人数量近年增幅减小,同时注销管理人数量居高,甚至从今年5月份开始,管理人数量低于北京降至全国第三,可见深圳证监局严控增量化解存量风险的决心和力度。不过去伪存真,相信深圳私募后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。
3.“双Q”试点,马力全开吸引外资
为打通境内外资本双向“循环”渠道,自2012年以来,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会同国家外管局深圳分局,在全国率先启动QFLP试点,于2014年启动QDIE试点。
2021年初,深圳获国家外管局批准100亿美元QDIE出境投资额度,为全国城市最高。同时,深圳允许一主体同时兼备“双Q”试点资格,不仅“引进来”外资,还方便了内资“走出去”。
2021年5月,为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开放,继京沪之后深圳又“加码”推出了WFOE PFM(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)试点政策,允许境外具备QFII资格的私募管理机构来境内投资二级市场,随着“双Q”和WFOE试点的不断推出,深圳已成为外商投资的活跃地和集聚地之一。
根据中基协数据显示,截至7月末,共有49家外商独资私募管理人注册在深圳,其中95.92%为股权类。积募注意到,在近年来全国QDLP/QFLP审批趋严、获批较难的情况下,深圳地区的注册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,说明深圳地区开放政策不断落地,对于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了切实的便利。
4.契约型私募基金商事登记试点
2022年3月29日,深圳契约型私募基金商事登记试点的实施方案获批并正式推行,并于4月1日登记完成首批3支契约型私募基金投资企业。
该次试点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长线资金供给科技创新战略,有效优化被投企业IPO或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及并购重组的法律机制等,对于深圳市乃至全国风投创投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。
5.风投之都再进一步
今年4月7日,深圳发布《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全力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。
《若干措施》分为六个部分,共17条,通过“鼓励机构落户深圳、投资深圳,根据实际在深投资额分档次进行奖励”、“对符合条件的头部机构按退出贡献进行奖励”、“鼓励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,对投资我市种子期、初创期创新企业的机构,按照投资额的10%予以奖励”、“规划国际创投集聚区、拓宽募资对接渠道、丰富退出渠道、畅通创新产业投资渠道、推动创新开放、优化政府基金管理体系”以及“深化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(QFLP)、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(QDIE)、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机构试点(WFOE),拓展风投创投企业海外中长线资金来源”等措施吸引全球风投创投机构落户深圳,培育本土机构做大做强